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大全 > 成语故事第62期 | 门庭若市

成语故事第62期 | 门庭若市

成语故事第62期 | 门庭若市

成语“门庭若市”源自战国时期的《战国策·齐策》,它字面意思是门前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,形容来访的人很多,门庭前熙熙攘攘。这个成语背后,有一段关于齐国大臣邹忌进谏齐威王的经典故事。

邹忌是齐国的谋士,他身材高大、相貌堂堂,但在与城北徐公比较后,自知不如。尽管妻子、妾室和客人都称赞他比徐公更美,邹忌却从中悟出一个道理:这些人因为私心或畏惧而阿谀奉承。于是,他以此为例,向齐威王进谏,指出朝中大臣和后宫妃子可能出于类似原因,隐瞒真相,导致君主耳目闭塞。

齐威王听后深有感悟,立即下令广开言路,鼓励臣民直言进谏。起初,进谏者络绎不绝,门庭前如集市般人潮涌动;数月后,进谏者逐渐减少;一年后,虽偶有建议,但已无人可谏。齐威王通过虚心纳谏,齐国得以强盛,燕、赵、韩、魏等国纷纷来朝。

“门庭若市”不仅描绘了热闹场景,更蕴含了治国理政的智慧:领导者应保持开放心态,倾听民意,方能避免偏听偏信。今天,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场所热闹、人气旺盛,如商店开业或名人住所前人群聚集的情景。它提醒我们,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。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na3.com/product/600.html

更新时间:2025-10-31 18:27:00

产品大全

Top